全國咨詢熱線:
400-602-8090
職業技能教育培訓是指委托單位委托高等院校按社會實際需求培養專、本科學生或研究生的制度。招收定向培訓生是畢業生分配制度的一項重要改革,能更好地滿足服務型、網絡型、技術型行業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企業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服務型復合人才,同時也為學生實習、實訓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
華北電力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保定)于2018年與郵系在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為社會培養并輸出更多技能人才做出相應的貢獻。
與其仰望,不如自己飛翔!
青春因夢想而寶貴,事業因奉獻而崇高。夢想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讓每一架飛機都能安全平穩地翱翔于藍天之上,讓每個人的生命都得到最牢固的保障。這就是“民航人”,每一位“民航人”的青春夢想,每一位“民航人”的奉獻人生。他們的夢想必將在這片蔚藍的天空中畫出一道美麗燦爛的彩虹。
我國正處于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的偉大轉變過程中。中國航空運輸業在全球的排名已躍升至世界第三位。到2020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航空運輸業年均增長速度將保持10%左右,每百萬平方公里擁有機場數量將大幅度增加,航班密度、旅客客運量等各項指標都將快速增長,中國將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范圍內最重要的航空市場。民航業的高速發展,對民航專業服務與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將大大增加。航空乘務工作發展空間大,前景好,還可在工作之余周游世界,實現藍天夢、旅行夢,感受航空業的獨特魅力。
目前我國民航業快速發展,全國各大機場航空公司的用人需求增大,每年平均增加約200萬的空乘、安檢、地勤服務、物流等相關專業的航空服務人員,整個航空服務業自身也將演變成一個集空乘服務、民航管理、機場物流、機械機務、航空氣象、地面服務、流程簽派、航空營銷以及票務銷售等多元化行業,今后10多年,民航業將處于發展的黃金期,國內外航空業、旅游業的快速穩定發展,必將為航空服務畢業生提供廣闊的就業空間。
“千里一日還”的高鐵時代
工業革命后的歷史表明,一個國家如果擁有了一張由鋼軌連接而成的經濟網絡,它所蘊含的能量能夠為經濟騰飛源源不竭地注入動力。
鐵路,至今仍被視作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最近十年,平均每年7400多億元的投入,這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投產新線最多的時期。
讓中國奔跑起來,中國車,正在給經濟換裝新引擎,2017年6月25日“復興號”下線,這是中國第一列標準動車組列車。
到2016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2.4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2萬公里,2020年高鐵總里程提升到了3萬公里,覆蓋了80%以上的大城市。
隨著我國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動車、高鐵、地鐵在全國各大中城市紛紛開通運營,對相關專業服務人才需求極大。“后疫情時代”按人車比150:1的比例計算在未來3到10年間,全國各大中城市將需求此類專業服務人才近20萬人,目前國內各校開設的相關服務專業,遠遠滿足不了社會需求。
人工智能技術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范圍很廣,包括:生產制造,重工業,醫藥醫療,運輸,通訊,科學發現等諸多領域。應用最多的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具備多關節、多自由度的工業智能機器人, 它能自動執行工作,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
目前,制造企業都開始嘗試打造“無人化車間”,用智能技術代替傳統人工。隨著人工智能普及使用的爆發期的到來,人工智能技術人才配備缺失的問題隨之凸顯。
工業智能機器人作為一種高科技集成裝備,“上崗”是需要人工調試與維護的。生產過程中也需要人與人工智能的磨合,用人的經驗去指導機器人生產,才能達到效率最大化。這直接帶來市場的人才需求缺口。
在人工智能技術人才需求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基礎的調試及維護人員以及掌握基本人工智能應用技術的調試工程師和更高層次的應用工程師。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當前人工智能應用人才缺口20萬,并且以每年20%—30%的速度持續遞增。因此,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更加著力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在工業智能機器人領域,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示,工信部將組織制訂我國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截至2020年,工業智能機器人密度已達到了每萬名員工使用100臺以上。可以看出,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至少存在7倍以上的增長,未來十年,中國人工智能是看不到天花板的行業。